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
隨時機會教育 促進孩子腦力開發
文/柯俊銘
過去在醫院服務時,經常要評估嬰幼兒的發展。在接觸的遲緩兒中,除了因先天或後天腦傷所致的個案外,往往也有所謂「偽陽性」的小朋友,也就是,當事人各項生理檢查結果均正常,但在觀察或測驗中,整體表現卻落後同年齡的孩子。
探究生活背景,常可發現是家庭衣食溫飽無虞,但照顧者因缺乏知能或工作繁忙等原因,親子間鮮少互動,孩子平時大多自己玩,或只能以看電視當作娛樂。然而,若安排孩子接受密集的復健課程,加上到幼稚園就讀,進步的速度都很快。
曾有家長好奇地問我:「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?」「怎麼以前反應慢,話都講不了幾句,現在則變得口齒伶俐許多?甚至還會抬槓?」
其實關鍵就在於,給予的刺激是否足夠?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要順利,身體健全雖重要,但經驗的累積更是不容忽視, 特別是在認知、語言的發展上,更是需要。
以往的文獻證實,要提升嬰幼兒上述的功能,父母最好是要多和他說話,積極陪伴遊戲、操弄玩具,或者教導唱歌、跳舞,才有利於學習,促進腦力的開發。
新近的研究發現,常和孩子一起玩積木,其字彙認識能力就能增加15%,可見實際互動的重要性。
或許有人會說,平常根本沒空陪孩子玩,或不知要說什麼。其實不用太刻意,只要把握相處的任何機會進行教育,告知正在從事的行為、觀看的事物或分享當下的感受,對其認知、語言的發展就有幫助。
◎以下都能作為談話的內容:
●例行事務:比方說餵食、沐浴、更衣等過程中,便能灌輸許多單字或觀念。例如吃飯時的餐具、攝取的蔬果名稱;洗澡時,水的冷熱、杯中水的輕重。
●故事書:找尋適合其年齡的繪本,閱讀時,邊看圖畫邊說明主角是誰、正在做什麼、為何這麼做等。事後亦鼓勵孩子重述,或討論對特定情節的看法。
●外出活動:例如去公園散步,順便介紹周遭的花草樹木,引導去觸摸或聞味道。到賣場購物,告知食物名稱、數量、擺放的空間位置與金錢如何加減等。
家長若願意多花點時間在孩子身上,隨時機會教育,相信除了彼此關係會更加密切外,寶貝的認知、語言發展也會獲益匪淺。 (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)
文章轉載自: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aug/8/today-health6.htm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